2025年7月,在云南昆明的一场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上亚博,著名中药学家吕文扬教授发表了关于掌参(掌叶大黄的根茎)的最新研究成果,引发广泛关注。作为我国传统药材的重要品种,掌参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一直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。吕文扬团队历时五年,通过野外考察、实验室分析和临床验证,系统揭示了掌参的化学成分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潜力,为这一古老药材的现代化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。
掌参,学名掌叶大黄,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,其根茎在藏医学和汉族传统医学中均有悠久的使用历史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掌参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炎症、消化系统疾病及跌打损伤。然而,由于生长环境特殊、采收成本高,加之现代医学对其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,掌参的应用一度受到限制。吕文扬团队此次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,系统解析了掌参中的活性成分,并验证了其在抗炎、抗氧化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显著效果。
在昆明研讨会上,吕文扬详细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方法。他们从云南怒江流域采集了不同生长年限的掌参样本,利用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和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主要活性成分,包括蒽醌类化合物、鞣质和多糖类物质。动物实验显示,掌参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,其效果与部分西药相当,且副作用更低。此外,团队还发现掌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改善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,这一发现为掌参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。
吕文扬强调,掌参的研究不仅是传统药材的现代化探索,更是对民族医药资源的科学挖掘。他表示,未来团队将进一步研究掌参的栽培技术,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,同时推动其标准化生产。昆明研讨会后,多家药企表达了合作意向,希望将掌参开发为新型健康产品。
此次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药理论,也为全球天然药物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。吕文扬认为,传统药材的现代转化需要科学态度与人文关怀并重,掌参的案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这一古老药材或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发布于:河南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